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育与学位 > 师资队伍 > 正文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undefined

 


 邵俊武 教授


  所属学院:政法学院

  导师类别:硕士生导师

  科研方向:行政管理法治化、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

  联系方式:020-87585506,1527898588@qq.com

  硕士招生学院:政法学院

个人简述

(限300字)

邵俊武,法学教授,硕士研究生导师,院长。中国法学会会员,广东省法学会常务理事,广东省第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,广东省本科高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,广东省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,广东省法学会党内法规研究会副会长,广东省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,广州市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,广州市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,广州市番禺区法学会副会长,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,司法部第三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评审专家。兼职律师。曾获中共甘肃省委、甘肃省人民政府“园丁奖”,甘肃省教委“高等学校教书育人奖”,甘肃省优秀教学成果省教委级奖,广东省首届优秀法学工作者奖,广东工业大学师德标兵。



教育背景

西北政法大学:法学学士;

西南政法大学:法学硕士。



工作经历

1984.6-1985.5,在中共兰州市委宣传部工作。

1985.5-1999.3,在甘肃政法学院工作,历任法律系副主任(1992.6)、教务处副处长(1992.10)、教务处处长(1995.10),1995.6破格晋升副教授。

1999.3-2007.11,在汕头大学法学院工作,历任法律系主任(1999.6)、院科研主任(2006.10),2004.11晋升教授。

2007.11-现在,在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工作,2011.6起担任副院长,2014年12月起担任院长。



学术兼职

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。

广东省法学会常务理事。

广东省本科高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。

广东省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。

广州市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。

广东省法学会党内法规研究会副会长。

广东省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。

广州市番禺区法学会副会长。

广东省反邪教协会理事。





主要荣誉

1992.9,甘肃省教委“高等学校教书育人奖”。

1995.9,中共甘肃省委、甘肃省人民政府“园丁奖”。

1999.12,项目《政法类院校专业设置整体优化的理论与实践》获甘肃省优秀教学成果省教委级奖。

2000.9,项目《法学本科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》,获汕头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1987年9月,中共甘肃政法学院委员会“园丁奖”。

1991年9月,中共甘肃政法学院委员会“教书育人先进个人”。

1992年9月,中共甘肃政法学院委员、甘肃政法学院“三育人”先进个人。

1994年6月,中共甘肃政法学院委员、甘肃政法学院“三育人”先进个人。

1994年10月,甘肃政法学院“教学质量优秀奖”。

1997年6月,中共甘肃政法学院委员、甘肃政法学院“三育人”先进个人。

2001.9,汕头大学“课堂教学效果优秀奖”。

2002.1,论文“法学教学方法论要”,获汕头大学1999-2001年度教学改革研究论文一等奖。

2002.9,汕头大学“课堂教学效果最佳奖”。

2003.1,项目《高等法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》获汕头大学“教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”。

2004年7月,中共汕头大学委员会“优秀共产党员”。

2004.10,论文“论审判过程中的传媒活动”获广东省司法厅、省法学会广东省2002-2003年度广东省优秀法学论文三等奖。

2006.12,论文“论民事诉讼法的控权法属性”获广东省司法厅、省法学会2004-2005年度广东省优秀法学论文二等奖

2007.3,获广东省司法厅、广东省法学会“广东省首届优秀法学工作者”奖。

2009.7,中共广东工业大学委员会2007-2009年度“优秀共产党员”。

2011年7月获得中共广东工业大学委员会2010-2011年度“优秀党员”奖。

2011年6月获得广东工业大学教学优秀奖一等奖。

2013年7月,中共广东工业大学委员会2011-2013年度“优秀共产党员”奖。

2013年12月,在广东省依法治省办、省教育厅、省普法办、省法学会联合举办的第十期法治广东论坛上,论文“工业化发展与工业法治保障”被广东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发“优秀论文奖”;

指导的学生作品获广东省第六届“挑战杯”竞赛一等奖、广东省第七届“挑战杯”竞赛特等奖、全国第八届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二等奖。

2014年3月,广东省2010-2012年法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。

2015年11月,大数据国际高峰论坛,“法律视野下的大数据问题研究”,优秀论文二等奖。  

2017年4月,广东工业大学2015-2016学年教学优秀奖一等奖。

2017年11月29日,“引入陪审团形式完善高校内部学生权益救济机制的理论构想”,广东省法学教育研究会、广东省本科高校法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7学术年会,二等奖。

2018年1月,广东工业大学“师德标兵”。




主要论文

1. “公司法与经济体制改革”,《兰州学刊》1985年第一期,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《法律》1985年第三期全文转载。

2. “试谈民事诉讼审限问题”,《社联通讯》1988年第三期。

3. 民事诉讼立法刍议”,《社科纵横》1989年第四期

4. “论民事诉讼法的控权法属性”,《政法论坛》2004年第五期。人大报刊复印资料《诉讼法与司法制度》2004年第12期全文转载。

5. “分类公示:不动产物权变动的理想模式”,《环球法律评论》2006年第一期。

6. “民事诉讼中法院调解原则的再认识”,《政法论坛》2000年第一期。

7. “再审程序与审判监督程序的分立”,《人民检察》2000年第三期。

8. “论专门性问题的诉讼证明”,《现代法学》2000年第六期。

9. “法学教学方法论要”,《法学评论》2000年第六期。

10. “人民法庭存废之争”,《现代法学》2001年第五期。

11.  “论医疗纠纷民事诉讼的若干问题”,《政治与法律》2002年第三期。

12. “论审判过程中的传媒活动”,《法学评论》2002年第五期。

13. “离婚程序之探析”,《政治与法律》2004年第三期。

14. “再论新时期高等法学教育的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”,《法学评论》2004年第五期。

15.  “论执行管辖的完善与地方保护主义的遏止”,《当代法学》2001年第六期。

16. “论刑事侦查行为的可诉性”,《河北法学》2007年第十期。

17. “论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监督”,《甘肃政法学院学报》1997年第一期。

18. “关于《执行〈行政诉讼法〉若干问题的解释》第97条规定之评析”,《甘肃政法学院学报》2004年第四期。

19. “论医疗纠纷的立法解决”,《太平洋学报》2007年十一期。

20.  “论行政鉴定及其司法审查”,《证据学论坛》第15卷,法律出版社2010.3。

21. “法律视野下的大数据问题研究”,《法治社会》2016年第二期。

22. “关于海峡两岸法院调解及其价值理论的思考”,《汕头大学学报》(人文社会科学版)2001年第三期。

23.  “对我国法学本科教育实践性教学的思考”,《汕头大学学报》(人文社会科学版)2003年第一期。

24. “关于起诉权保护的反思”,《汕头大学学报》(人文社会科学版)2003年第三期。

25. “论民事检察监督的归位”,《汕头大学学报》2004年第二期。

26.  “建立婚姻家庭民事诉讼专门程序之我见”,《兰州商学院学报》2003年第二期。

27. “论医疗纠纷的解决机制及其构建”,《广东工业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2009年第六期。

28. “以地方政府行政权为依托的纠纷解决之理论构建”,《广东工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,2012年第一期。

29. “论我国技术标准的法律特征及其表现形式”,《广东工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,2012年第五期。

30. “工业化发展与工业法治保障”,《广东工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2014年第二期。

31. “论法学本科教育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及其实施”,《东吴大学法学院建院九十周年庆法学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,(台湾)东吴大学法学院2006年1月初版一刷。

32. “论专门性问题事实审权力”,《公民与法》2010年第二期。

33. “试谈民事诉讼审限问题”,《社科纵横》1988年第三期。

34. “民事诉讼立法刍议”,《社科纵横》1989年第四期。

35. “依法执政解读”,《依法执政的理论与实践》,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.1。

36. “论在我国诉讼证据中引入专家证言的必要性”,《司法公正和司法改革——诉讼法理论与实践(1998年卷)》,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9.11。

37. “行政诉讼障碍原因之探析”,《诉讼法理论与实践——民事诉讼卷》,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.10。

38. “关于简易程序若干问题的反思”,《诉讼法理论与实践》2005年卷,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.9。

39. “诉讼调解的司法理性”,《民事诉讼法学专论》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.6。

40. “再论专门性问题的诉讼证明”,《民事诉讼法学六十年专论》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.10。

41. “论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规范化发展”,《司法改革与民事诉讼监督制度完善》,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.10。

42. “关于陪审制若干问题的思考”,《民事诉讼法修改重要问题研究》,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.6。

43. “论法院调解制度的立法完善”,《民事程序法研究》第一期,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.7。

44. “专门性问题的诉讼证明与证明的科学”,《第二届证据理论与科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》(上卷)(2009年)。

45. “论高校在学生违纪处分过程中的调查权问题”,《中国教育研究》,2017年第2期。

46. 2017年6月,“论法学专业的职业责任与道德教育”,《中国教育研究》,2017年第3期。

47. “工业化导引下的证据法律制度的发展”《社会工作与管理》2017年第6期。

48. “引入陪审团形式完善高校学生权益内部救济机制”。《社会工作与管理》2019年第2期。





科研项目

1. 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项目:《法学本科教育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施控制》(02SFB3017)。

2.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:《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问题研究》(04GE02)。

3.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“十一五”规划项目:《和谐社会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理想模式》(06G06)。

4.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《我国地方法制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》之子课题《地方法制建设中的政府法制问题》(08JZD00010)。

5. 广东省教育科学“十五”规划项目:《新时期高等法学教育的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》(GB02003)。

6. 广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“专业综合改革试点”项目:《基于工业法为导向的法学专业综合改革》(2014年)

7. 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:《法治国家建设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——以大学生行为规范为视角》(2015年)。

8. 汕头大学教学改革项目:《〈民法学〉案例教学实施规程及指导》。

9. 受广州市人民政府打击走私综合治理办公室委托,主持《广州市打击走私综合治理条例》立法项目。

10. 广东工业大学教改项目:《法学本科专业实践性教学与学生创新性训练相结合研究》。

11. 广东工业大学高教研究基金项目之委托项目:《工业化背景下的高等法学教育发展研究》(2012WT02)。



教学活动

主讲法学本科:

1.《民事诉讼法学》;

2.《证据法学》;

3.《专业导论》;

4.《工业法概论》等课程。

主讲研究生课程:

1.《社区纠纷的法律处理机制》;

2.《行政法专题》等课程。



上一篇:汤耀平

下一篇:刘静林

关闭

地址: 广州市天河区迎龙路161号广东工业大学(龙洞校区)实验楼C1--306栋

邮编:510006

版权所有 ◎ 广东工业大学-MSW教育中心  粤ICP备05008833号